《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》读书感悟
刚刚踏上工作岗位,就担任班主任工作,心情非常忐忑。即忐忑于学校对我的肯定与信任,也忐忑于我毫无经验、不知能否胜任。刚接手工作,每一个问题都是新问题,没一个问题都没有以往的经验来指导。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,每一个问题,开动脑筋,思索对错,尝试着解决,成就感与挫败感并存着,所以当学校把《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》一书给我的时候,我翻开一看,顿时觉得,这本书就像是专门给我写的一样,我好像一个渴水已久的人终于得到了一杯足量的清水,让我茅塞顿开。
这本书告诉我,班主任需要特别有爱心,需要特别有修养,需要特别有智慧;做一个成熟的、有智慧的班主任,需要时间,需要耐心,更需要学习。尤其对班队会应当如何开展,我学到了很多。
我们都知道班主任的工作既是平凡的,也是光荣的。这些工作虽然琐碎而繁杂,却无一不关系到学生的成长。班队会的工作尤其如此。在目前各界都在大力推崇“实施有效德育”的同时,许多班主任工作的新思想、新理念层出不穷,什么“班主任专业化”、“让主题班会课系列化、课程化”、“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” 、“主题班会活动课要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”……
这些观点和理念林林总总,却无一不在强调身为班主任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曾在付周村的一次培训中,学到了关于德育教育讨价还价的原理。教师想要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道德高度,教师的道德素质本身要比这个标准还要高一个层次,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熏陶孩子,孩子才有可能达到你想要的标准。如果教师是什么样的道德水平,就期望孩子是什么样的,那么孩子的道德水平通常要比这个水平低。因为孩子是天生会效仿的,所以只有给孩子一个持久的高度,他才有效仿的趋势与动力。所以在德育方面,教师首先要内化出高贵的师德,只有这样,在孩子的德育方面才能水到渠成。
给予孩子生命的是他们的父母,但是教会他如何生存,如何做人,做一个健康快乐,有助于社会的人的却是我们教师。为了这份美丽,就让我不断地学习,不懈地努力吧……
李镇西老师这样说:爱心和童心,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。老师的爱到底是什么?爱是不怒而威的丰厚阅历;爱是这样那样的教育技巧;爱是举手投足间挥洒出来的温暖、亲切、宽容。 庸置疑,教育学生,爱贯穿始终,爱中有方法、爱中有智慧。当学生有过错时,教师要有“海那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度量,要学会刘备的不动声色,而不是张飞的怒发冲冠,赤裸裸地教育学生。这本书有一个出现率非常高的词语:“逆反心理”。这本书还告诉我们,逆反心理不是孩子无中生有,而是我们老师诱发的。当孩子犯错误时,他本是就有愧疚感,但是如果我们严厉斥责,孩子的愧疚感就会转为逆反心理。这种情况下,费再多口舌去教育,也于事无补。孩子毕竟是孩子,为什么我们拿成人的自制力和标准去给他们打分呢?多一份包容,多一份理解,多一分不动声色,让孩子在自己的愧疚感中自我改正。
而至于童心,我很庆幸在工作之初,咱学校的老师就告诉我一句话,“孩子有多大,你就有多大。”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,我也一直在恪守这句话,孩子想玩的东西,我就跟他们一起玩,孩子没接触过的东西,我带着他们玩。上课的小游戏一起做,语文识字学习中的摘苹果、走迷宫,我跟孩子一样兴趣盎然,下午唱歌时间,只要嗓子舒服,就跟孩子一起唱。我能感受到我的情绪感染了孩子,只要我一张口,孩子唱歌就带劲,只要在课上我开心,他们就更开心。我很愿意当孩子的孩子王,因为他们很需要一个依靠,一个向导,一个带领他们安心的大步向前的玩伴。
阳光普照世间万物时,它并不在意每一朵花是否都会散发出幽香和芬芳;它所在意的是,光线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,是不是都给了花瓣最温暖的触摸。这就是教师应奉献的阳光般的爱。 让学生知道,我们是值得信赖的听众,是真心的分享者,是睿智而充满善意的长者和朋友。